延迟退休大局已定?专家提16字方案:5种人哭晕在厕所,早点预防!

白癜风用什么药

中国即将进入老龄化社会,延迟退休,始终是一个千家万户关注的社会热点。一边是海水,一边是火焰。一方面,就业难、失业多,一方面,又要延迟退休。这个热点,不可能不引起广泛关注和焦虑。

2022年应届毕业生突破1076万人的历史新高,毕业生去向落实率不到20%,然而,根据8月统计数据,各个年龄段的失业率屡创新高,尤其是24岁以下青年失业率高达19%。网上报道一张图片:一位女生在求职市场上无助地说,卷得我想哭!

延迟退休政策,已经提出好多年了,为什么没有推行?因为千千万万的年轻人找不到工作,千千万万的老年人不想再上班受累了。然而,早在去年的时候,有关部门就明确要推进延迟退休政策,为了回应老百姓的呼声,提出了“5年的缓冲期”的方案。但是,形势基本明朗,延迟退休已经是“箭在弦上不得不发”了。

平地一声惊雷!有些地区已经开始进行试点了。比如,江苏省采取“员工申请、单位批准”的弹性政策:职工自己申请延迟退休,只要单位批准就可以延迟退休了。再比如,山东省也尝试让职员自愿选择延迟退休,最长不能超过65岁。其实,已经暗示,延迟退休可以晚到65岁。

实行延迟退休,几家欢乐几家愁。少部分高薪的编制人员当然举双手赞成,本来工作就不累,工资又高,多挣几年钱何乐而不为呢?大多数低薪的劳动者是不愿意的,拿着几千元工资受苦受累的,谁不愿意早一点退休呢?何况有些地区,在职工资甚至低于退休金了,他们当然愿意早一点回家休息。

关于延迟退休应该采取什么方案比较合理?目前,各路专家提出了多种方案,仁者见仁智者见智。比如,有的专家建议,不管男女,全部延迟5年。有的专家建议,直接“一刀切”:男性65岁,女性60岁。也有专家建议,只要工作满30年工龄就可以申请退休,不管年龄多大。

当然了,更多的专家提出了弹性十足的方案:是不是延迟退休,完全根据个人意愿,愿意的就申请延迟,不愿意的到龄正常退休。不过,最近,有关专家又提出了“新方案”:小步调整,弹性实施,分类推进,统筹兼顾。

专家的新方案只有短短的16个字,却体现出了专业性、客观性、合理性,关照了循序渐进的普遍心态。简单地说就是:根据年龄的梯度,每年延迟几个月,逐渐加大,慢慢过渡,让老同志有一个适应期和过渡期。

如果这种延迟退休方案一经实施,估计会对五类人造成影响,有的人估计要哭晕在厕所了:

【第一类】即将退休的人群。

现在已经接近正式退休年龄的男性和女性,本来已经做好的退休的准备。工作都交接了,岗位也边缘化了,职务也调整为虚职了,如果延迟退休,他们将面临非常尴尬的局面。有些编制内单位,女性到了50岁、男性到了55岁,就实行“退二线”政策了,本来已经不上班、等着退休了,如果实现延迟退休,他们“卡在中间”,最尴尬了。

【第二类】70后的人群。

70年出生的职员,今年已经52岁。女性职员本来可以过三年到达55岁就退休了,男性职员本来也开始计划退休之后的第二春了。延迟退休如果设立“缓冲期”,从2025年正式实施,70后这一批人就是第一批“吃螃蟹”的人。

70后这一批人,大多数人都是盼着早一点退休的。因为他们工作的年代,实行的是低工资、高福利、大强度的机制,年轻时代都累出了一身病,对工作普遍感到力不从心。如果延迟退休,他们的精力能否跟上工作节奏也是一个难题。

【第三类】灵活就业的人群。

根据新闻报道,国内有灵活就业人员将近2亿多人。他们没有单位为其缴纳社保,所有的社保都是自己花钱买的,每个月要掏出一两千甚至大几千元买社保,现实的压力确实很大。收入本来就不稳定,延迟退休后还要继续自己花钱缴社保,压力可想而知。他们可能真的要哭出声来了。

【第四类】内部退养的人群。

在一些经营状况不好的国企,由于近年来效益下滑严重,有的企业实行了“提前内部退养”的政策。比如,提前五年离岗,发基本工资,给缴基本社保,等到正式退休年龄再办退休手续。这些人已经回家了,如果延迟退休,难道让他们再返岗吗?

【第五类】刚刚退休的高管人群。

今年刚退休的高管人员,他们是不愿意看到推行延迟退休政策的。他们在职时实行年薪制,少则三四十万年薪,多则上百万年薪。退休后只能拿到一万元左右的退休金。如果很快实行延迟退休政策,比他们晚一年退休的同事就能享受到延迟退休的“红利”,可以继续拿着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年薪。他们对比他们小几岁的同事要“羡慕嫉妒恨”了。

上一篇:

下一篇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