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州与北京“无症状比例”巨大差异:官方病例定义存在先天性缺陷

简谱 https://www.msscos.com/

转自疫苗与科学

广州和北京的病例分类比例,存在巨大差异,需要合理的解释。

第一个巨大差异:广州无症状感染者97%,北京只有35%。

陶医生认为,这个问题的根源在于:官方的病例定义存在先天性缺陷,导致各地能够根据自己的偏好去执行。

官方的病例定义来自两个文件,一个是诊疗方案,全称为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(试行第九版)】;一个是防控方案,全称为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(第九版)】。两者目前为止都是第9版最新。

两个方案的全称里,对新冠的称谓仍然是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】,而不是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】。大家体会一下两者的区别:前者关注症状的严重程度,后者注重病原体的确认。

从逻辑上讲,必须先确认病原体,再对症状进行分类以便针对性的治疗。只要病原体确认了,传染病防治措施都是一视同仁的,这是我们目前所有防控措施的逻辑起点。

然而,由于两个方案的关注重点都是症状,导致其病例分类对拍胸片高度依赖。简单来说,没有拍胸片,症状再严重也只能归类为【无症状感染者】;拍了胸片,症状再轻甚至没有任何可以感知的症状,那也是【确诊病例】。

京广两地【无症状感染者】比例大相径庭的关键原因,在于是否拍胸片。广州拍的少,当然就是【无症状感染者】比例高;北京拍的多,归入【确诊病例】的就多。

从医学伦理来说,新冠感染并非必须拍胸片,没明显症状就被无端怀疑有肺炎,进而被要求拍胸片,这肯定是不对的。然而仅仅是为了病例分类而被拍胸片,则是方案允许的。

陶医生确定:这就是有缺陷的技术方案损害了医学伦理,今后一定会盖棺定论,走着瞧。

方案的病例分类缺陷,至今没有被纠正。不知道方案撰写者有没有意识到这个缺陷,如果没有意识到,那就是水平太差;如果意识到了而不纠正,我也无话可说,只能留给时间去证明了。

有缺陷的方案还在执行,这就意味着,各地仍然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能力去决定是否给感染者拍胸片。全国各地【无症状感染者】比例差异很大,将继续成为网友们的槽点,会不会倒逼方案的纠正?拭目以待。

拍胸片需要医疗资源支持,不是每个地方都是帝都北京,所以大多数地方的【无症状感染者】比例,应该和广州差不多,或者和上海那一波疫情差不多。

第二个巨大差异:广州重症比例为零(3万多感染者),北京有0.2%(1000多感染者)。

这个问题,可能混杂着年龄构成和疫苗是否接种等因素,还不好判断,但这个差异在统计学上肯定非常显著,虽然一个是零,一个只是0.2%。

北京的确诊重症数,这个数据没必要怀疑,毕竟重症多不是好消息。所以最糟糕的情况就是,广州感染者数量太多,有些弱势人群可能已经发展成重症而来不及被发现,或者已经明确是重症,但因为种种原因而没有公布。

先说这么多,欢迎理性讨论。

上一篇:

下一篇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