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是江青的“前夫”,毛主席钦点的新中国天津市第一任市委书记,46岁英年早逝,儿子后来官至正国级,是一位我们耳熟能详的大人物。
这个人叫黄敬,原名俞启威。黄敬出身名门望族,祖父俞明震是晚清著名的诗人和教育家,曾经资助鲁迅出国留学。为此,鲁迅在其著作《琐记》中还专门为俞明震留下浓墨重彩的描写。
父亲俞大纯在民国政坛位高权重,后来因为官场倾轧而辞官躲入上海租界生活。1912年,黄敬在北京出生,俞大纯让妻子带着儿子前往天津生活。
俞家家大业大,有权有势,在全国各个大城市都有豪宅。黄敬的叔叔俞大维,是哈佛大学、柏林大学的研究哲学与数学和哲学博士,1950年-1964年担任中国台湾国民党的所谓(伪)"国防部长"。
俞大维儿子的妻子是蒋经国的爱女蒋孝章,黄敬妻子范瑾的舅舅是范文澜——著名历史学家,北京日报报业集团的奠基人……
扯远了,总之一句话,俞家的家族人才辈出,个个都非等闲之辈,黄敬更是不走寻常路,作为官僚大家族的公子哥儿,要什么有什么,却偏偏信仰共产主义,甘愿为穷人闹天下。
1931年,黄敬考入国立青岛大学(今山东大学)物理系,积极参加爱国学生运动,是青岛学运的领袖人物,反对日本侵略和蒋介石的“不抵抗主义”,成立海鸥剧社,演出进步话剧。
1932年,黄敬和江青在一起,两人之间的感情直到1937年才彻底结束。1933年,黄敬被叛徒出卖入狱,出狱后仍然坚持革命活动。
1935年,黄敬考入北京大学数学系学习,参与领导了著名的“一二·九爱国学生示威游行活动”,逼蒋介石停止对红军的“围剿”。
抗战期间,黄敬主要在晋察冀军区工作,职务随工作需要,历经多次调整,多次参与反"围攻"、反"扫荡"斗争。1943年,山东旱灾和蝗灾严重,黄敬当着农民的面吃下烤熟的蚂蚱,成功破除群众心中对“蝗虫是神虫”的封建思想,大胆进行“灭蝗”运动,保住了当年剩余不多的余粮。
1944年,黄敬积劳成疾,被迫到延安进行休养,身体恢复后又紧急赶赴战斗一线。解放战争爆发后,黄敬主要在晋察冀和战友们一起同华北的傅作义斗争。
平津战役结束,天津解放。战后的天津满目疮痍,百废待兴。毛主席亲自“”点名”叫黄敬到天津当市委书记,主持工作大局。
黄敬奉命走马上任,结果不负众望!黄敬担任后,重点抓工业生产。他召开工人大会,会上宣布提高工人待遇等规定,极大提高工人生产的积极性。
后来,他又及时纠正大行其道的平均主义,调整经济政策,平衡劳资关系,使低迷的经济快速出现高潮,天津的战后重建得以迅速恢复。
无数天津市民的房屋在战争中遭到损坏,大量无家可归的市民只能搭建简陋窝棚流落街头。黄敬为了解决这一问题,想方设法筹措资金建设安置房。
新中国成立后不久,抗美援朝战争就爆发了,全国上下勒紧裤腰带支援前线。天津的财政根本不足以支撑建设大量的安置房。
黄敬顶住巨大的压力,亲自赶到北京找毛主席申请资金。他向毛主席讲述了修建安置房的宏伟蓝图,毛主席一下子就猜出了黄敬“要钱”的心思,答应帮他协调调拨一部分资金。
有了资金,黄敬干得热火朝天,最终建成了5万多套舒适的安置房,让寄居窝棚的市民都“有家可居”。
1952年8月,黄敬调任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、党组书记。1956年9月,在中央八大上,黄敬被选为中央委员。1957年,黄敬任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副主任,国家技术委员会主任兼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。
1958年2月,年仅46岁的黄敬因病逝世,悼词中称其为“共产党人和革命干部学习的榜样”!黄敬与妻子生育有三子:俞强声、俞敏声、俞正声,两女:俞慧声、俞慈声。
虎父无犬子,黄敬的三个儿子后来都成为国家的高级干部。三子俞正声曾任全国政协主席、中央政治局常委,官至正国级,是一位家喻户晓的国家干部。
有人说,天津腾飞的基础就是黄敬打下的,这句话不无道理。主政天津期间,黄敬三天就恢复了全市的通讯、交通、水电,城市得以正常运转,又以极短的时间,通过大规模城建极大提升了城市的基础设施,改善了脏乱差问题。
黄敬的一生是短暂的,但是他始终践行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,是值得我们永远铭记的好干部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