服务器 https://www.changxingyun.com
70年代常见的“饭菜”,现在已经慢慢消失了,吃过的至少50岁了
常言道“民以食为天”,食物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根本,尤其是现在大家的生活条件是越来越好,人们对食物的追求也逐渐提高,能吃的美食是越来越多,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,订外卖的时候订到一份不好吃的,吃了一两口就扔了,然后再换下一份。
但是在70年代的时候,人们会想方设法地填饱肚子,就是听爷爷奶奶回忆过去,说的也是每天吃的都是稀饭配野菜,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吃到肉,还是你们现在的生活条件好呀,想吃什么就吃什么。
因此提到70年代的餐桌饮食,大家脑中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,少得可怜的米粒,配上一些野菜,毕竟在那个需要票的时代,什么商品食物都需要用票买,但是你知道吗?其实在70年代的时候,人们也会尽最大可能改善伙食,老一辈的人也吃了很多美味的食物,并且有不少是现在已经吃不到了。
那今天小编就带大家回忆一下过去,盘点70年代常见的“饭菜”,现在已经慢慢消失了,吃过的至少50岁了,来看看这些美食你吃过吗?你今年多大了呢。
剥皮鱼
剥皮鱼你们听说过吗?学名绿鳍马面鲀,因为在吃它的时候,需要将外层的鱼皮去除掉,因此人称它为剥皮鱼,也叫扒皮鱼,虽说现在很少见到,但这可是70年代餐桌上最常见的一种美食。
小编也是问爷爷的时候才了解到的,听说在那个年代是8分钱一斤,不要票的话,就是1毛5分钱一斤,因为价格比猪肉便宜,是经常出现在人们的餐桌上。当时剥皮鱼产量非常高,大多数都是用来做烤鱼片,不过也有人会选择用它打牙祭,自己放点自家下的大酱一顿,味道也非常美味,小编也是听爷爷说,我是没吃过剥皮鱼,不知道你吃过吗?
长江刀鱼
长江刀鱼大家非常熟悉吧,作为长江春季最具有代表性的时鲜鱼一种,与河豚、鲥鱼共称为长江三鲜,不过现在野生的长江刀鱼,早已经成为了濒危动物,但是你知道吗?在70年代的时候,长江刀鱼可是人们餐桌上很常见的一道美食。
在70年代的时候,长江刀鱼是非常多,价格便宜,然后每条都很肥美,肉质也很鲜,实在想吃肉了,就可以拿鸡蛋去换刀鱼吃,谁家结婚生子,也会选择买它作为一道菜,据说在当时是比猪肉便宜,小编也是听说家中长辈说起。
不过现在长江刀鱼因为环境还有过度捕捞,差点是要吃灭绝,所以现在是不能吃,也不能捕捞或贩卖长江刀鱼,因此这道菜是彻底从餐桌上消失了。
猪油渣蘸白糖
现在人们做菜买食用油,都是去超市里,再不济就是网上下单,但是在70年代,人们很少会买这种食用油,价格贵也要得多,家家户户基本上都是买肥猪肉自己炸油,这样不仅能得到猪油,还能得到一盘油梭子。
用它蘸白糖吃,可是70年代人们的最爱,赶上逢年过节了,用油梭子搭配酸菜剁馅也是非常香,不过随着食用油的普及,人们已经很少再自己炸猪油了,就连买肉也很少要肥的了,相信吃过它的至少已经50岁了,不知道你吃过这道菜吗?
窝窝头
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,人们现在的主食基本上都是米饭、馒头或是面条这种细粮,但是在70年代,人们为了填饱肚子,吃的最多的就是粗粮,尤其是窝窝头,在当时家家户户都会蒸出来好多,首先是玉米都是自家种植的,吃的时候去村头磨成粉,回家就能做窝窝头或是贴饼子了。
有时候为了换换口味,还会往里面加上一些野菜,做出来的就是野菜窝窝头,小编是没吃过,毕竟现在馒头吃得都比较少,基本上就是米饭、蛋糕,听说窝窝头吃着比较辣嗓子,这是真的吗?你吃过窝窝头吗?
黍米
现如今人们吃的大多数都是大米,但是在70年代,黍米是他们的主要粮食之一,尤其是在北方,黍米又称糯秫、糯粟、糜子米等,是我国最古老的一种农作物,被列为五谷之一,在那个时候,每家每户都会种植黍米,能采摘后,会将黍米碾成粉,逢年过节的时候,就会用黍米做油炸高。
有时候还会用黍米粉做馍馍,不过大多数都是用黍米熬粥,因为它的饱腹感比较强,吃它的抗饿效果比较好,不过黍米的口感比较糙,吃着是很辣嗓子,因此当小麦和水稻生产提高后,黍米就很少出现在大家眼前了,小编是没吃过,不知道你吃过吗?不过有一点能确定,吃过它的人至少已经50岁了。
以上就是70年常见的“饭菜”,不过现在已经慢慢消失了,吃过的至少50岁了,小编是没吃过,不知道你吃过吗?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自曝年纪哦,如果有什么不对的,也希望大家在评论区留言,我会改正的哦~